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

廣東新語之廣州早稻

屈大均<廣東新語>有關早稻的記載﹕

“凡粵之田﹐近海者虞潦,则有基圍,近山者虞旱,则有水車,故凶荒之患常少。其大禾田,歲一收﹔早禾田歲種早黏、早糯,则二收。晚收於九十月,米得金氣,多性凉益人﹔早收於五六月,米得火氣,多性熱而功用不及。然大率以黏米为贵。黏米似粳而尖小长身,其種因閩人得於占城,故名占,亦曰秈,秈音仙。先熟而鲜明,故谓之秈。氣味清芬,性温無毒,最可以和脾養胃。郁溪云:百谷之早熟者應之火變,遲收者應之金成﹐故遲收者為嘉谷。”

州之稻,每十月獲终,即起土犁曬,根萎霜凝,則田可以不糞。立春后十日浸種,至小暑前五日盡熟。五月中即有新米,谓之吊犁早,稍遲者曰百日早,曰夏至白。此谷既升,又复插蒔,曰蒔翻利,亦曰翻藁。翻者晚谷也。晚谷每畝所收,少於早稻三之一。是為两熟。”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